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

有人說“嚴師出高徒,棒下出孝子”,也有人說“獎賞是教育的恩物”。 你對這兩種說法有何意見?


    “嚴師出高徒,棒下出孝子”這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,經常被用來當作是教育的方針。在我看來,嚴,是應該的,棒子,卻要摒棄。

        孔子的著名門生子路,長年在酗酒的父親的棒打下過活,又在孔子這位嚴師的教導下接受薰陶,雖然它的頭腦並不聰明,行事衝動,卻是一位天下人稱是的孝子,亦成為孔子的得意門生之一。那麼,子路算不算是證明“嚴師出高徒,棒下出孝子”的佳例呢?我看不是。子路的孝名及高就全歸功與“嚴師”,而非“棒子”。當時子路的父親如此虐打兒子,可能只會造就他衝動的性格及暴力的傾向,如果沒有孔子的教導,子路有如何能成材懂孝呢?

        其實棒子無論是在父母或老師手中,就算他們心中想的是要你成材成孝,都不應該揮下。父母手中的棒子只會令自己和兒女關疏遠,就算兒女在外人眼中是盡心盡意的大孝子,其實彼此之間蒙著一層厚厚的、由畏懼及憎恨織成的隔膜。這樣的孝,不是從心而發的,這樣的孝,又怎能算是孝呢?同樣,老師手中的棒子也只會令學生生畏而無敬,非但無積極鼓勵的作用,反而蘊釀了一種反抗的情緒,是學生更無心向學。棒子是一個獨裁者、一個暴君,在棒子的高壓統治下,孝子、高徒從何出?這樣的棒子要不得,要不得啊!

        我們不要棒子,卻要嚴。嚴厲的師長,嚴格的要求,諄諄教誨下,孩子們會用功、有志向又懂的時時孝順。這時的孝順是真心的,充滿尊敬的。這樣的孩子,成才之日怎會遠?

        嚴,我們要,但並不代表要摒棄獎賞。“獎賞是教育的恩物”,是指適當的獎賞能更有效地幫助推行教育。還記得小時候背默總是被背不好,甚至灰心喪氣的說不會再背了。此時中文科老師遞給我一份小禮物:是一個小天使的電話繩。這份禮物的意義不在於它的價值,而是在於那份老師對我的關心和期望。老師說如果我下回背默表現良好便會再送我其他禮物。為了得到獎品、老師的稱讚、別人的認同,我努力了,我進步了。
 
        獎賞對學生來說就像遠動員渴望這獎牌般,是無比巨大的動力,對教育真是一份恩物。配合著去了棒子的、適當的“嚴”,才真正是好的教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